搜索

张璐老师谈中学物理“教与学”

浏览量:


 

                                              ——专访海源教育初中物理张璐老师

 

    家长们有需要把你的孩子送到物理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物理的思考方法,就是从现象中猜测规律,从实验中确定规律,最后从生活中应用规律。初中侧重于现象的观察与规律的了解,高中则侧重于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高一的学生总是问“老师啊,怎么一上高中物理变得这么难啊?”。或者“我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不会做题。”

    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难度有一个很大的跨越,学习方式也有一个很大的转变。很多学生在高一的时候感到非常的不适应。如此会给后面高二,乃至高三都带来不小的压力。

    我觉得,中学物理的学习,在初中阶段的时候就应该打好基础,然后平稳的向高中阶段过度。

    初中的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寻找身边现象隐含的道理。作为教师要有着大量的知识储备,能够不断满足并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

    初中教材有着不完美的地方。比如,很多孩子在学习物理之前就已经知道光线在重力作用下会弯曲,知道了黑洞,知道质能方程。可是课本却只简单的说,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物体所含质量的多少是质量。又如九年级课本中压强一节,书中直接由P=F/S推导出P=ρgh,过程如下:P=F/S =ρVg/S =ρShg/S =ρhg =ρgh。过程中可以看到压强与液体容器形状有关,但是结论却说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这些都给学生带来了混乱,回答清这些问题已经超出初中,甚至高中的知识范围了。这种问题不能简单的躲避,否则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会觉得扫兴。如何回答孩子,既让学生可以轻松的理解,又不对初中知识结构造成混乱;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提高了学生物理认识的层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将高中阶段的知识甚至大学阶段的知识用初中生能够理解却又不牵扯计算的方式有趣的讲述出来。

    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以物理学家为偶像,应为这些物理学家们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这种崇拜同样是孩子们学习的一大动力。所以教师要有相应的科学史知识,可以在恰当的时候为学生讲述一段科学家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知识欲。

    课外辅导,每周只有1--2节课。所以重心是:弥补校园学习的不足,通过精心挑选的题目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通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解决校园学习时留下的疑问,同时用科学家们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校园学习的知识范围,让学生以稍高出初中物理知识水平的状态,既能在中考取得高分又能降低进入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台阶。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